川普擬對台半導體加徵關稅,專家:搬石頭砸自己腳
作者 中央社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2 日
首圖來源:Created by Freepik
美國總統川普啟動關稅戰,4 日起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商品加徵 25% 關稅,對中國商品加徵 10% 關稅,並點名美國有 98% 晶片生意跑到台灣。財經專家指出,晶片是比較利益下國際生產分工的結果,關稅成本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,恐怕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。
美國宣布2月4日對加拿大、墨西哥、中國銷美貨品課徵關稅後,總統川普表示,最快月中還會對電腦晶片、製藥、鋼、鋁、銅及石油天然氣加徵關稅,為第二任的貿易戰闢新戰線。
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Facebook發文,關稅能使得上力的是一般商品,但晶片特別是先進製程高階晶片,是比較利益分工的結果,也就是這個產品在美國生產不划算,美國設計公司委託台積電生產,而美國設計公司因為沒有工廠,可享受高達八九成毛利率,此為國際生產分工的結果。
謝金河說,台積電只是生產中間財,100%關稅一定是100%轉嫁給蘋果、 輝達(NVIDIA)、超微(AMD)等大廠,對美國設計大廠只有添加成本轉嫁的壓力,且美國大廠在全世界,也找不到可以幫忙美商代工的晶片製造商。
總體經濟專家吳嘉隆接受《中央社》訪問時表示,川普有意對半導體等產品提高進口關稅,首先要觀察是只對台灣或對韓國等其他國家都一視同仁,如果競爭對手也被課稅,那就是比大家的議價能力。
吳嘉隆認為,川普說美國有98%晶片生意都跑去台灣,這代表美國根本沒有替代選項,而台積電有絕對技術優勢和議價能力;如果真的加關稅,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,最後會打到美國客戶和終端消費者。
他指出,川普錯把晶片當成一般商品,台積電完全可反映和轉嫁增加的成本,最後就是科技產品的零售終端價格走高,美國民眾必須負擔更高的代價,並可能引發新通膨。
至於美國1日起對加拿大、墨西哥及中國商品加徵關稅,吳嘉隆表示,表面理由是要阻止非法移民或毒品進入美國,但其實是處理貿易失衡問題,因加拿大、墨西哥和中國正好是美國前三大貿易國家。
吳嘉隆提醒,很多中國企業到墨西哥設廠,再間接出口到美國,墨西哥已成為中國的第三方間接出口地,川普想把這個破口補起來;除了墨西哥,接下來越南、泰國、新加坡,甚至中東,川普有可能把第三方全部封死,廠商想要透過分散供應鏈閃避關稅,難度可能會愈來愈高。